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七)湖區遊覽

Lake Elementaita 



鳥類天堂


8月6日 (Day 12
Sand River / Masai Mara NR ------ Lake Elementaita (車程約5個小時)
~~~~~~

當天一早用過了豐富的早餐後,我們便離開Sand River前往肯尼亞的中部,東非大裂谷一帶的湖區。我們的行程是一連3天都會住在埃爾門泰塔湖(Lake Elementaita)的酒店,然後一天前往Lake Nakuru,另一天前往Lake Naivasha。因為Lake Elementaita3湖中間,前往其他兩湖的車程不遠,又可免於每天換酒店之累,當初Somak提出這個安排,我個人覺得是相當貼心的。

由馬賽馬拉前往埃爾門泰塔湖,13路程是土泥路,另23是柏油路。相比坦國,肯尼亞相對發達和富裕,起碼沿路有不少的平房和商舖,甚至有些樓房,油站等,我們也順度參觀了一些手信店舖,不過,價錢比坦國貴,而款式也只屬一般。此外,在差不多5小時的車程中,我們發現沿途盡是垃圾,大多是膠袋和廢紙,真的是每寸道路都鋪著垃圾的,好不誇張。對於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國家而言,我個人覺得是否應該改善一下,一來有損國家形象,二來則不符合衛生,真不知當地的官員是如何管理的!

我們的酒店是位於一個私人保護區內,環境非常優美,而酒店雖說是帳篷設計,但其實內部全是木材建築,豪華舒服,作為尾站的住宿安排,我們覺得非常合適!

當天我們未有安排獵遊,在黃昏時參加了酒店安排的湖區徒步行(Lake Walk)。正如帶領我們的酒店導遊所說,我們錯過了季節,大部分火烈鳥已經離開(7月初還可以看見一些),而另外的幾個湖泊,情況也差不多!  我們只在湖邊走走,欣賞一下湖光山色,其實當天天氣不好,天陰有雷雨。
~~~~~~


住宿:Lake Elementaita Serena Camp 3晚)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六)馬賽馬拉~續








高空觀獸


8月5日 (Day 11
全日在Sand River獵遊。
~~~~~

5號的早上我們兵分兩路。由外子一人的隊伍早上4點半出發,大概約一個小時,才到達熱氣球升空地點。後來據外子回報,當天其實有點大風,氣球上升有低有高,不過,並沒有想像中的壯觀!不知是天氣還是地點原因,拍回來的照片也只是一般!想玩熱氣球的朋友,不妨多參考網友的分享!

至於另外的3人,就去了趟早上獵遊。Sand River周邊一帶仍以大批的角馬和斑馬為主,當然也少不了瞪羚,不過馬賽馬拉的大角斑羚和轉角牛羚比坦桑那邊多,較易遇上。我們亦遇上了一個獅群,幾只獅子懶洋洋地在岩石上曬太陽,好不悠閒。我們在旅途中,差不多每次獵遊都遇上獅群,比起瀕危的豹和其他動物來說,在肯坦兩國的國家公園裡,獅子的數目還是比較樂觀和穩定的!  如果草原上沒有了萬獸之王,就真的是失色了!  我們在草原上走走停停,把握餘下不多的時間,多拍點動物照片,在中午時回到了酒店休息。


我跟外子把握最後的機會,在黃昏時又再次出動。導遊把車開到了早上遇見獅子的岩石附近,我們再次遇上了牠們。其後我們遇上了一只落單的獅女,本來有機會看到獵殺,因當時的獅女已經跟在一群角馬後面,亦擺出了捕獵時的姿勢。只可惜,在千均一發之際,跑來了兩只小辣椒﹣胡狼,牠們不斷地向獅女“吠叫”,甚至引發了其他胡狼的叫聲嚮遍原野。獅女的捕殺行動不單被打擾了,還影響了心情,最後悻悻然地離開了,而我們當然也是敗興而回。唯一一次最有機會目睹獵殺就此擦身而過,而這也是最後機會了,因為6號我們便會離開馬賽馬拉,之後會以湖區為主,再沒有獅子了(-_-)

2014年10月28日星期二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五)馬賽馬拉

 Leopard / Narok region / Masai Mara NR

 Cheetah 


 Cape Buffalo

Wildebeest


王中之王

8月4日 (Day 10
Mara Triangle / Masai Mara NR ------ Sand River / Narok /Masai Mara NR (車程約3個小時)
~~~~~~

其實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分為兩個主要部份:Trans Mara(Mara Triangle)Narok兩個區域,分別由兩個協會(Council)負責營運和管理,入園收費不一,規則也有不同。

4號的早上,我們離開了住宿了3晚的馬拉三角地區,前往馬拉河的另一邊 ﹣Narok區,但我們的目的地是Sand River。說真的,離開的時候真的有點不捨,說不上是什麼原因,也許是過去兩天真的過度興奮了。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肯尼亞是野生動物天堂,在這個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四川省的東非高原之國,散落著大約60個野生動物園,其中有26個是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而位於肯尼亞東南部與坦桑尼亞交界處的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堪稱肯尼亞野生動物園的“王中之王”。

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大小僅次於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和東非大裂谷之間的塞倫蓋蒂大草原,總面積4000平方公里,其中2500平方公里在坦桑尼亞境內,另外1500平方公里在肯尼亞境內。

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佔地面積1800平方公里,由開闊的草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組成。這個絕世無雙的動物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哺育動物家園之一,擁有95種哺育動物和450種鳥類,是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草原。

這裡雜草叢生,一望無際,馬拉河及其支流逶迤其間。旱季時,這些河流是涓涓細流,清澈見底,流經之地一片蒼翠;雨季時,河水暴漲,大發威力,裹著泥沙、卷著樹枝甚至動物屍體,橫行荒野。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訪問過這裡,並於1935年寫了一本名為《非洲的綠色群山》的書,生動地描述了這裡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野生動物的生活面貌。(以上資料來自網上)


我們一直沿著馬拉河的下遊走,過了河之後直奔Talek Gate,主要是預約5號清晨的熱氣球活動,然後才折返Sand River的住宿。

在沿途中,我們幸運地遇上一只正在樹上進食的花豹,旁邊還掛著一只角馬的屍體。在整個旅途中,我們只遇上了兩只花豹,但都是躲在樹上的,非常難於發現!從坦國的導遊得知,原來只有花豹(Leopard)在樹上,獵豹(Cheetah)是不會爬上樹的,可能是這個原因,要見到花豹的身影,難度極高。

我們在Sand River的住宿,是2013年年中才落成的,名符其實的豪華帳篷。外部是帳篷的簡單設計,內部卻是非常古典的英式佈置,我們強烈推薦給大家的住宿。

酒店位處的Sand River,是角馬過河的其中一個地點,不過河水很淺,在旱季的時候大部份河段是乾涸的,並不是馬拉河的“生死之渡”,而這條河是肯坦的邊界,也算是真正的跨國之渡了(^_-)酒店周邊景色秀麗,非常接近大自然,不時會看見動物的身影!朋友入住的帳篷旁邊,更發現了一只剛剛被獵殺的斑馬仔,是不是很刺激呢? 至於晚上,在帳篷內不時聽到外面動物的叫聲,甚至是嘶殺聲,頗為恐怖,晚上出入需要以對講機聯絡職員來護送!


當天的黃昏,我們又進行了一次獵遊。相比於馬拉三角和坦國的國家公園,馬賽馬拉的平原是一片翠綠色,感覺生氣勃勃,聚集了大批角馬,斑馬,瞪羚和水牛,優閒地在草原上吃草,奔跑和聚集。雖然生命經常受到了威脅,又要為食物張羅,但動物能在這遼闊的草原上生活,享受著自由自在的氣息,也許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

住宿:Sand River Mara Camp 2晚)


~~~待續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四)生死之渡~續









致敬角馬(^_−)−☆

8月3日 (Day 9
全日在馬拉三角獵遊。
~~~~~~

上面的照片就是角馬過河的精彩部份(^O^)。

吸取了2號的經驗後,在3號的早上我們享用了豐富的早餐後,準備了餐盒,計劃在整個上午都待在河邊,希望能再次目睹角馬過河!

東非動物大遷徙(Wildebeest Migration)~續

遷徙過程:
12月到次年5月 ﹣動物散布在從塞倫蓋蒂保護區東南一直延伸到洛洛哥洛(Nqorongoro)保護區的草原上。充足的雨水為牠們提供著充足的食物。
5月中後期 ﹣隨著旱季來臨,動物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追趕青草和水源。
6月是動物哺乳期,幾十萬角馬在遷徙路上降生。
78月 ﹣持續的乾旱令動物紛紛越境,穿越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一直待到9月。
10月 ﹣塞倫蓋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潤下開始返青。同時,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並不足以維持數百萬頭外來動物的生活。動物們再從東線南遷到塞倫蓋蒂,回遷一直持續到11月。
12月﹣動物各自回到故園,休養生息,繁殖後代,補充途中喪失的大量同類。

遷徙主角:
斑馬:遷徙數量約20萬只,是軍團的先鋒,善以鋒牙齒咀嚼草莖頂部。
角馬:約150萬只,是最令人矚目的主力大軍,所以,動物大遷徙又被稱作“角馬大遷徙”。
蹬羚:約50萬只,是軍團的壓陣官。角馬離開後,草地上露出剛剛長出的嫩草,正是蹬羚的美食。

據網上資料,過去的十多年內,曾發生過3次的“變異”遷徙:一次是因為坦桑尼亞那邊雨水充足,結果當年未有遷移行動;另一次是比預期的6月開始,足足延後兩個月至8月下旬﹣9月初才開始;至於另一次則只是過了約15,大軍便開始逆向回到坦桑尼亞。所以,要事先準確預測動物群的遷徙路徑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看到大遷徙的概率一般只有約15﹪,畢竟背後推動大遷徙的原因,是越來越變幻無常的天氣了! (資料來自網上)


當天我們比早一天幸運,在抵達河邊時,已有大批角馬聚集,其中一個龐大的隊伍已經在河邊準備,待帶頭的大阿哥一聲令下,便開始過河。只可惜過河的最佳位置已經停泊了多部車輛,拍照的角度有些阻檔。

其實在河邊一帶,公園的管理員已在候命。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禁止車輛走得太近角馬群或阻擋了牠們的路線,又會懲罰那些做出危險或滋擾行為的遊客。所以,大家看還看,還得遵守規則,大家禮讓。固此,一旦最佳的位置被其他車輛佔據了,要看便得遷就一下了。

在一片塵土飛揚的情況下,我們目睹了第二次角馬過河,情況確實相當壯觀和震撼,只可惜位置差了一點,我們被河邊的樹木擋住了視線,看的還可以,只是拍照效果就不太好了。

通常一組的角馬過河後,就要靜心等待下一個群組過河。導遊如同前一天一樣,在河邊走走看看,一直到了中午,仍未有另一組角馬過河。當我們開始準備午餐時,導遊接到了消息,在我們趕到河邊時,整個過河差不多完畢,我們只看到了最後幾只角馬上岸的情景!所以,即使在河邊,由於我們不能預測角馬群會在河的那個位置過河,還是要靠點運氣才行!(由於整個河道灣灣曲曲,有些被樹林區所隔,有些旁邊長有大樹,有些不宜車輛停泊,所以不是每個位置,也可以清楚目睹過河。)

在用過了午餐之後,導遊駕車沿著馬拉河一直向下游走,在下游的一處低窪之地,我們目睹了成百上千的禿鷲(Vulture)及禿鸛(Marabou Stork)在地上聚集和在天上徘徊。從導遊口中得知,這處低窪地方聚集了由上流沖下來的動物屍體,散滿了整個河谷,惡臭沖天。於是,引來了大批吃食腐肉的鳥類,負責起清道夫的工作。在往後的旅途中,我一看見這些地獄使者,便產生了噁心感覺。其實,大自然就是這樣,物競天擇,整個生態系統,運作得完美無暇。

在看過了這一幕噁心的景色後,導遊折返上游,在一個熱門的地點停車,當時其實已經差不多2點了,距離大軍撤回草原中央,餘下的時間已不多。當時只有我們一架車輛,但導遊說因前兩天在這裡有過一次的過河,他說可以在這裡等等。我們差不多等了半個小時,當時朋友想回酒店上廁所,但導遊仍然堅持說多等一會吧。結果,真的要多謝小伙子的堅持,我們看見了一只角馬從斜坡走下來,在河邊巡視,跟著又下來了幾只;但過了不久,牠們又退回坡上(我們對面的河邊位置是一個小樹林,大批的角馬在小樹林進進出出。),大軍又撤出小樹林區,回到外面的草原。正當我們以為牠們會離開之際,又下來了幾只,結果擾擾嚷嚷大半個小時後,角馬大軍終於逐一下來,擠迫在河邊,揚起了不少塵土(河邊當時有為數不少的河馬和鰐魚聚集)。當時我們大氣也不敢吸,其他的車輛也陸續開過來。

在一只勇敢的帶頭大阿哥下水後,整個隊伍有秩序地,整齊地逐一過河,持續了接近30分鐘,不過過程中,有些角馬急著下來,基本上是跳下坡的,有些過河時則游到了深水區,情況有點混亂,但整體最後還是安然無恙。差不多有2000頭的角馬,在我們面前,上演了一幕既震撼又令人感動的過河場景,真的精彩萬分。我們從此對這只四不像的角馬,有了肅然起敬之感!正因為這一幕,小伙子導遊為自己蠃回了不少評分,還是要多說一句,真的多謝他的堅持,讓我們完美地完成了我們此行的目的!

整整兩天,我們目睹了3次的角馬過河,以最後一次最為完整,最為完美和最為滿意!  雖說我們實在有點運氣,但馬拉河的行程安排,我們也花了不少心思。差不多同一時間在馬拉河的另一班朋友,就沒有我們的好運氣,一次也遇不上。我們事後沒有探討過原因,只能說,運氣我們控制不了,只能在行程上盡量配合,當然還有我們付出的耐心等待!


後來從網上得知,角馬(又名黑尾牛羚)的群組有大有小,由幾百至幾千,一萬不等。每個群組又再細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最少有一只領軍角馬,由公角馬擔任,一般以武力產生。牠們是群體動物,一呼百應,非常的忠心和有紀律。在東非物競天擇的環境裡,牠們生命力強,而隨著食肉動物的數量減少,牠們的數量由50年代的十萬增加到現在的150萬頭,成為東非草原上數量最多的大型野生動物,遍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但以Serengeti-Mara生態系統內最多。


待續~~~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三)生死之渡


 Eland / Mara Triangle

 Wildebeest


 Wildebeest river crossing


角馬大軍


8月2日 (Day 8
全日在馬拉三角獵遊。
~~~~~~

東非動物大遷徙(Wildebeest Migration

6月-9月的東非,將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因為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的草原被逐漸消耗,漫長的旱季讓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塞倫蓋蒂保護區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前往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沿途獅子、花豹、鬣狗尾隨,鰐魚開始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聚集,因而被稱為最兇險,最艱辛的<遷徙之旅>。

牠們來到了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短短停留兩三個月後,牠們再次不辭辛苦,因追尋青草而返回塞倫蓋蒂草原。飢餓、乾渴、體力不支、被天敵獵食,只有約一半的幸運兒能回到出發地;而跟隨牠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只旅途中“製造”出來的新生命。(資料來自網上)


其實早在策劃行程之初,已從網上資料得知,最有機會能夠目賭角馬大軍過河,位置就是在馬拉三角(Mara Triangle)。固此,早在去年的12底,我們已預約了酒店,因為在馬拉三角,只有一間酒店,其餘的都是營地。

說真的,酒店距離馬拉河真的非常近,約10分鐘車程便可到達河邊。2號的清晨,天還未亮,我們便已經出動,欣賞在晨曦中的草原,亦希望能目睹獵殺的場面。晨曦中的草原既寧靜亦寒冷,我們幸運地遇上了一群大象和獅群,以及分散在草原上的角馬和斑馬大軍。牠們正有秩序地一只跟一只地向河邊進發。我們約3個小時後回到酒店享用早餐,跟著便急急忙忙地再度出發,前往馬拉河(Mara River)。

由於接待我們的肯尼亞小伙子相當內斂,又不善跟我們溝通,我們唯有直接提出我們要睇角馬過河的要求,他明白了後,就出現了吃過早餐又離開的安排。幸好,酒店距離馬拉河相當接近。當天我們還未到達,河邊聚集的一組角馬群已開始過河了,當我們抵達時,還好目睹了餘下大軍繼續過河的情景。雖說只維持了約10分鐘,角度也不是太好,但我們已非常開心了,起碼我們今次來東非的主要目的,已經完成了!

其後導遊在河邊來來回回地開車,但其他的角馬群並未有過河的意慾,只在河邊一帶徘徊,進進退退,待到了差不多2點,我們便回酒店午餐。

後來跟導遊談起,對動物過河有了更多的了解。(1)首先,角馬過河時段一般發生在早上10點以後至下午約23點這個時段內。因為角馬不喜水冷,固此會待太陽出來後,把河水曬暖後才過河,因此為什麼要在10點後。至於未過河的大軍,在下午2點過後,便會陸續地退回草原中心位置,遠離河邊,因黃昏開始,猛獸便會在河邊捕獵。所以,角馬其實是相當聰明的,這也是動物的本能。(2)我們一直以為角馬大軍只會過河一次,其實不然,大軍會在河兩岸來回往返,視乎每個群組的帶頭大阿哥決定。即是說,在910月返回塞倫蓋蒂保護區之前,每個群組可能會有多次過河的舉動。(3)在馬拉河會有幾個過河熱點,大家想目睹的話,只能夠在指定時段,在指定地點耐心地等候。所以,帶備餐盒,準備書本,iPod等打發時間,其他的便真的要看運氣了。據導遊所說,安排23天時間在馬拉河耐心等候,在78月這個高峰期,應該總會遇上的。(當初Somak給我們策劃行程時,其實已預留了2天半時間,即起碼有3個早上可以前往河邊,在這裡只能“讚”一個了。)

在酒店休息了整個下午之後,我們在黃昏時候又再次出發,主要是到馬拉三角的其他位置走走看看。當天的收獲並不大,我們看到了象群,亦遇上了一只在樹下休息的獵豹。黃昏中的草原其實有另一種美,有點清冷,但亦是目睹獵殺的最好時機(獵殺一般發生在清晨和黃昏兩個時段)。


待續~~~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二)馬拉三角



 Topi / Mara Triangle / Masai Mara NR / Kenya

 Lilac-breasted Roller (Bird of Kenya)

 Jackal 

African Hyene

踏足肯亞


8月1日 (Day 7

Lake Victoria ------ Isebania (車程約2個小時) ------ Mara Triangle /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車程約4個小時)
~~~~~~

一早起來,我們先跟酒店的導遊觀鳥,我們的酒店位處一個鳥類保護區,品種多達100種,喜歡觀鳥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吃過簡單的早餐後,我們啟程離開坦國。由維多利亞湖前往邊境城鎮﹣Isebania,全程都是柏油路,約2個小時後便到達。我們先作離境過關,萬般不捨地跟陪伴了我們約一星期的導遊Haji說再見,也同時結束了我們坦國的行程。跟著我們便轉乘肯尼亞來接待我們的車輛,在這裡發生了一個“插曲”,倒不如說是個大錯誤!

可能由於港深過關的經驗,我們一直以為之前的過關是一地兩檢的。新來的司機兼導遊也沒有作出任何提示,便直接開車前往馬賽馬拉。幸好,當時朋友一再檢查護照,發覺只有坦國的離境蓋章,而沒有肯尼亞的入境蓋章。於是,我們立即折返,在另一邊發現了肯尼亞的入境辦公室(非常不起眼),便即時辦理了入境手續。所以,Isebania過關的朋友注意:坦肯是分別設有2個海關辦公室,各自辦理離境和入境,別像我們差點擺了個大烏籠,到時在Nairobi離境時,發覺沒有入境紀錄,就真的是個超級麻煩了。因為這事的發生,我們對剛接我們的肯尼亞小伙子,留下了相當差的第一印象。畢竟,我們是遊客,沒有在Isebania過關入境的經驗,相反,作為一個導遊,接待了這麼多的旅客,應該是有經驗的,這樣的錯誤根本不應該發生!!!

擾嚷了一番之後,我們再次開車前馬賽瑪馬拉(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這段路基本上不是車走的,全是凹凸不平的土泥路,沙塵大,道路窄,真的把我們的五臟六腑也震出來了,是整個行程中最辛苦的一段(大家不妨考慮乘搭飛機)。之後在安排午餐時,這個小伙子又出現了一些狀況,把我們安排在路邊食用午餐盒….當時大家想,兩個導遊為什麼相差這麼遠,看來餘下的行程只得靠自己了!

我們約在下午的3時左右,到達了馬拉三角的入口,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我們很快把早前的不快,通通忘記了!我們一邊前往酒店,一邊獵遊拍照,感覺上馬拉三角跟塞倫蓋蒂沒有太大的分別,一眼所望,盡是大片的金黃色草原。除了角馬,斑馬,瞪羚外,我們還遇上了大角斑羚(Eland)和轉角牛羚(Topi),以及肯尼亞國鳥﹣紫胸佛法僧(Lilac-breasted Roller)和一對胡狼(Jackal)等等。

The Mara Triangle :  

The best kept secret of the Mara is the Mara Triangle,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Maasai Mara which is managed by the Mara Conservancy on behalf of Trans-Mara County Council - the rest of the reserve falls under Narok County Council.  Although one third of the Mara, the Mara Triangle has only one lodge within its boundaries (compared to the numerous camps and lodges on the Narok side) and has well maintained, all weather roads.  The rangers patrol regularly 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almost no poaching and therefore excellent game viewing.  There is also strict control over vehicle numbers around animal sightings which means a better, more authentic, experience when out on a game drive. (Divided from the rest of the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by the Mara River, the Mara Triangle is less visited and less crowded, often with many more game animals grazing on the plains and between the volcanic hills that distinguish this corner of the Mara.) 資料來自馬拉三角網站(www.maratriangle.org


住宿:Mara Serena Lodge3晚)


馬拉三角的酒店,是我們繼在Ngorongoro酒店之後,另一間最喜歡的。整間酒店佈置相當有藝術感,廣闊的平台可以俯瞰整個馬拉三角平原和一段馬拉河,非常壯麗,又是另一番君臨天下之感。房間是獨棟的石頭屋,好有非洲特色,不過房間細了一點! 還有酒店內外聚居了不少蹄兔(Hyrax),樣子相當可愛(不過友人稱是變種的大老鼠,(^O^))!


待續~~~

2014年10月27日星期一

盛夏。東非印象2014 (十一)三國之湖

 Black & White Colobus / Western region of Serengeti NR

 Grants Gazelle

 Lake Victoria / Tanzania

 Speke Bay Lodge

Lake Victoria 

寧靜湖泊


7月31日 (Day 6
Serengeti National Reserve  ------ Lake Victoria (車程約2個小時)
~~~~~~

在塞倫蓋蒂逗留了兩天之後,我們在31號的早晨,啟程離開,告別蒼茫的“特大”草原。事實上,兩天的時間,對如此遼闊的塞倫蓋蒂而言,我們接觸的只是皮毛,只限於中部平原的一小部份地方。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再次重臨這片土地,對塞倫蓋蒂有更多的認識。

我們從西門長廊離開園區前往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當初我們計劃在維多利亞湖住宿一晚,主要是方便次日經肯坦的邊境城鎮﹣Isebania入境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如果想縮短時間的朋友,其實可以選擇乘搭飛機離開,這樣除了可以節省1晚的住宿外,還可以減少幾個小時的行車時間(費用其實相差不大,只是飛機是小型客機,對行李的重量有嚴格要求。)!當初Somak都是這樣安排的,只是後來我們想到維多利亞湖走走,才作出了更改。

我們盡責的導遊,一邊負責駕駛,一邊仍不忘帶我們認識一下西部平原,順便看看是否有所發現!西部跟中部最大的不同除了草原外,還有一大片茂密的灌木林區,是猴群的聚區地。我們還在河邊看到了鰐魚,河馬等,當然還有一群又一群的瞪羚,斑馬和角馬。據導遊所講,西部平原有些群組,是不會參加大遷徙的。固此,選擇住宿在維多利亞湖的旅客,通常以塞倫蓋蒂的西部作為獵遊目的地。

維多利亞湖距離西門不遠,我們約在中午抵達維多利亞湖的住宿。酒店提供了不少活動,包括:觀鳥,游船等,只可惜當天的風浪頗大,游湖取消了(游湖一般安排在早上進行,湖面相對平靜。),而我們選擇次日一早觀鳥(Bird Walk)。



維多利亞湖 (Lake Victoria

位於東非高原,大部分在坦桑尼亞和烏干達兩國境內,一小部分屬於肯尼亞。1860年至1863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和格蘭特到此處調查尼羅河的源頭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湖泊介於東非大裂谷及其西支之間,居裂谷間淺寬盆地的北部,湖盆是由於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所以維多利亞湖的形成與東非高原上的其它大湖是完全不同的。該湖的面積約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湖泊,在世界淡水湖中,僅次於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而居世界第二,也是尼羅河主要水庫湖中有眾多島群和暗礁,有200多種魚類,盛產鱸魚和羅非魚,以羅非魚最具經濟價值。該湖流域面積達38,900平方公里。 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居住著數百萬人,湖上有當地的汽船來往通航。(資料來自網上)

我們的住宿位處湖邊,非常寧靜和悠閒,是一個鳥類天堂,還有一只鰐魚以此為家,是這裡的“吉祥物”,很多住客包括我們在內,也特別跟牠說了聲“Hi”。不過,這裡的昆蟲特別多,特別是一種好像直升機似的竹蜂,發出嗚嗚的聲音,非常駭人。另外,就是每日下午和零晨的兩個時段都是停電的。

經過了一連幾日的獵遊後,我們覺得維多利亞湖適合作為中途的休息站。如果大家行程鬆動一點的話,其實可以在維多利亞湖及其周邊安排行程,附近有2個較為著名的國家公園,以鳥類和湖泊生態為主。
~~~~~~

住宿:Speke Bay Lodge 1晚)

酒店位處湖邊,景色不錯,房間是獨棟的小屋,內部寬敞樸素。


待續~~~